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岭景区详细规划(2012—2020)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2
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 ……3
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结构 ……4
第四章 游人容量与发展规模 ……5
第五章 风景保护培育规划 ……5
第六章 植物景观规划 ……9
第七章 风景游赏规划 ……11
第八章 典型景观规划 ……21
第九章 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十章 游览设施规划 ……25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规划 ……27
第十二章 环卫与综合防灾规划 ……30
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与建设控制规划 ……33
第十四章 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35
第十五章 周边地区规划衔接与规划控制 ……36
第十六章 分期发展规划 ……38
第十七章 技术经济指标与实施建议 ……41
第十八章 附 则 ……46
第一章 总 则
本详细规划是在《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以及《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指导下编制而成的规划文件,在桃花岭景区的保护、规划、建设、管理中具有法律效力。文本中黑体字部分为本次规划确定的强制性规划内容。
规划依据
《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
《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第474号令);
《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2年修改);
《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委托方提供的地形图及相关资料;
设计人员现场踏勘资料;
其它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规划期限:2012—2020
其中,近期: 2012-2015年;中远期:2016—2020年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东至二环线,西至三环线,北至学湖路、大塘坡路、梅溪湖路等现状与规划道路,西南至规划道路、东南至桃花岭山脚,总面积628.60公顷,其中桃花岭景区面积556.00公顷,景区范围最东端东经112度55分、最西端东经112度52分、最南端北纬28度09分、最北端北纬28度11分,具体范围见景区界线坐标图。景区西侧的马鞍山自然山体区域(面积72.6公顷),为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外围保护区,是桃花岭景区与其西侧的象鼻窝森林公园生态联系的主要廊道和构筑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岳麓山-桃花岭-象鼻窝-莲花山区域生态绿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该区域按生态绿地进行严格控制,建议远景纳入桃花岭景区范围,在下一轮的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编中将其纳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范围。
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突出桃花岭景区的自然生态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为目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保护与利用并重。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各项配套服务功能,逐步打造桃花岭品牌,提高景区环境品质与知名度。
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的原则
2、注重特色创造的原则
3、整体协调的原则
4、公众性和开放性原则
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
风景名胜资源总体评价
景区内风景资源类型多样、自然景观数量众多,山灵水秀,生态优良,自然环境良好。
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结论
依据《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景区风景资源共有2大类,5中类。结合提升桃花岭景区品质、服务与吸引游客,并分流东侧麓山核心景区需要等的综合考虑,在保留风景名胜区总规中桃花岭1个三级景观单元、父子坡、苦竹坡2个四级景观单元的同时,将风景名胜区总规中枫树坪水库(洪寺庵水库)、石家寺2个四级景观单元优化提升为三级景观单元,并新增三级景观单元1个(腊八寺)、新增四级景观单元32个。
景区共具有4个三级景观单元,34个四级景观单元,没有一级、二级的景观单元,风景景观价值属于中等水平。
景观单元等级表
小计 |
自然风景资源 |
人文风景资源 | |
三级景观资源 |
4 |
桃花岭、洪寺庵水库、腊八寺 |
石家寺 |
四级景观资源 |
34 |
桃花石山、生态竹林、扇页山、马鞍山、潘家大山、冬瓜岭、泥鳅涧、牛膝坳、六儿岭、六窝岭、虎形山、父子坡、羊角湾、屋场坡坪、大岭干、大坡、大岭涧、牛形山、丝茅坪、牛栏洼、朱树窝、李家烂屋、烟门山、大洞冲、窑山坡、金碑塘、马蹄塘水库、上斜塘-下斜塘、小洞水库、洪寺庵林场 、联络大队林场、竹林场、桃花墓园 |
长沙电信局802基地 |
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结构
规划目标
1、可持续发展目标
2、历史、文化环境均衡的目标
3、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多样化目标
规划结构
总体形成为“一轴、一带、六组团”的景观结构。
“一轴”:山脊观光轴
“一带”:环山游览带
“六组团:六大景观组团,分别为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为枫树坪,以下同)景观组团、腊八寺景观组团、东入口景观组团、麓溪峪景观组团、桃花谷景观组团和马鞍山景观组团。
第四章 游人容量与发展规模
游人容量
依据《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1500平方米/人”和“年适宜游览天数为300天” 的游人容量与发展规模的计算标准,得出游人容量如下:
日游人容量为8500人次/日
年游人容量为250万人次/年
游客规模预测
2015年:80万人次
2020年:200万人次
第五章 风景保护培育规划
分级保护规划
依照《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桃花岭景区范围均为三级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556.00公顷。采取以下规划保护措施:
拆除、改造景区内破坏整体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建筑。
保护景区内现有的自然山体(主要为桃花岭、洪寺庵林场、桃花石山、虎形山、生态竹林、马鞍山、扇页山、大毛山、父子坡、六儿岭、六窝岭等)、森林植被,对山体滑坡、山体裸露等自然或人为破坏区域,进行山体及植被生态修复;对森林植被可进行必要的林相改造。
对景区内洪寺庵水库、上下斜塘水库、马蹄塘水库和金碑塘等重要水库、水体进行保护性整改,恢复绿水青山自然风貌。
景区内严禁建设与风景保护和风景游览无关的任何设施。
景区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山采石、挖砂取土、占地建坟。
除专用游览车辆外,景区内严格控制机动车交通进入。
分类保护规划
分为自然景观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四区,具体如下:
1、自然景观保护区
将景区桃花岭山脊南北两侧的山林植被良好、山系完整的区域及其景区内重要水域、历史遗迹周边划分为自然景观保护区,具体包括桃花石山、洪寺庵林场、虎形山、生态竹林、桃花岭、联络大队林场、六儿岭、六窝岭等山林区域;洪寺庵水库、上下斜塘水库、马蹄塘和金碑塘等重要水域和石家寺周边山体区域。该区域主要进行植被优化整治,控制游客量和机动交通量,严格控制建设与景区无关的各项建设与设施。自然景观保护区面积370.1公顷。
2、风景恢复区
将景区北侧居民已拆迁区、景区东侧和西侧的桃花岭山脚现状居民点较为密集,居民生活对山体植被破坏或影响较为明显以及景区内山体滑坡、山体裸露等因自然或人为破坏区域划定为风景恢复区。规划通过必要的技术措施与设施,将其进行生态修复、环境整治,恢复山清水秀面貌。在风景恢复区内,按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游人数量,不得安排破坏水资源、植被资源的各项建设、游览活动。风景恢复区面积39.56公顷。
3、风景游览区
将洪寺庵水库、腊八寺、东入口、麓溪峪、桃花谷和马鞍山六大景观区中景点较为集中以及地形相对平坦、山体坡度相对较小的适合游客游览的一定区域,划定风景游览区。在此区域内,适当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分级限制机动交通及旅游设施的配置。风景游览区面积113.65公顷。
4、发展控制区
主要指景区内游览设施和管理机构用地等建设用地区域,在此区域内,可以安排与景区性质与容量相符的旅游服务设施、管理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但应防止景区人工化和城市化倾向,必须严格控制各项设施的规模与内容。发展控制区面积32.69公顷。
水体专项保护
洪寺庵水库、上下斜塘水库、马蹄塘和金碑塘等山塘、水库为景区内重要保护水域,规划进行重点保护。规划保护措施如下:
禁止向保护水域排放污染物及污水。
禁止侵占、填埋保护水域或向其排放泥沙。
保护水域及其周围应当设立必要的环卫设施。禁止吐痰、丢抛烟蒂、瓜果壳、纸屑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在保护水域洗澡、便溺、洗涤污物和擅自游泳,禁止在保护水域及沿岸清洗机动车辆或有毒有害物的容器,禁止在保护水域岸边任意倾倒或堆放垃圾、粪便、废土。
在保护水域沿岸进行工程施工,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建筑废土、污水污染。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除施工时所筑的临时设施,整理恢复施工现场原貌。
为保持水体质量和生态平衡,可适量放养对水体质量、水生植物无损害的水生动物,禁止投入饵料喂养。
保护水域种植的各种水生植物,应根据景观的要求合理布局,科学管理。
除划定的垂钓区外,禁止在保护水域垂钓鱼、虾。禁止擅自捕杀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采摘水生植物。
建筑后退距离按照国家及《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生物多样性专项保护
规划保护措施如下:
严格保护植物群落和特有的珍稀物种,保护和大力使用乡土树种,加强对外来引进物种的管理;
严禁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保护蛇类、鸟类等动物的生活环境,扩大阔叶林和浆果类植物种植面积,为鸟类生息繁衍创造条件;
禁止滥采乱挖活动,保护野生菌类植物;
新建的游览步行道、车行道必须开辟动物迁徙的生物通道;
加强科研投入和科普教育。
6、对景区内的古树名木采取逐株综合保护措施,防虫去病,提高古树名木生长力,增延寿命。
古树名木专项保护
1、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档案,明确位置、树龄、立地条件,并且配有照片、定期检查,更新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
2、所有古树名木都需挂牌保护(但不准钉钉子、拴铁丝),游路两侧及游览景点内的古树名木应设防护栏,严禁游人攀爬、划刻、折采、砍伐。
3、加强古树名木周边的小环境治理,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4、加强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和养护管理,加强防雷、防火工作。对于衰老的古树名木,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古树复壮。
植物景观优化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
2.生态设计原则
3.重点改造原则
规划措施
1、加强植被保护力度,保证植物群落的稳定生长。
2、加强林相改造,提升植被景观观赏价值。
3、突出森林特色,合理规划景区。
植物景观规划分区
桃花岭植物景观规划可分为6区。
1.常绿阔叶林景观区
主要分布于桃花岭中心区。林冠半球性波状起伏,林貌呈暗绿色而稍闪光,有杂色斑块。规划加强对该区植被的保护,禁止随意砍伐林木,注意森林病虫害的防护工作。
2.落叶阔叶林景观区
规划在普遍保护的基础上,以自然群落为参照,对洪寺庵水库南部实行增栽枫香等色叶林相结构改造,人工植入常绿树种樟、椤木石楠、山矾、青冈栎、胡颓子、继木、茶树、映山红等。
3.针阔叶林景观区
规划以抚育为基础,重点景观节点的马尾松林实行林相改造,在林中植入阔叶树种以丰富其林相景观。在马尾松纯林中植入槭树科树种,林下种植映山红等灌木,改造林分、形成针阔叶复层混交林,上层为木兰科、壳斗科、枫香、栗树,下层为杜鹃等灌木与地被植物。
4.竹林景观区
在桃花岭苦竹坡、牛栏洼周边有小面积人工竹林,生长状况良好,景观效果较好。规划设置生态竹园,种植楠竹林,适当增大竹林面积,但应关注其生长漫延范围,以防止其对其他植物群落造成侵害。
5.桃林景观区
南部桃花谷园林绿化应按中国古典园林的植被配植手法以乡土树种桃花进行配植,在美化的同时,着重其文化氛围的渲染。
6.人工果林景观区
西部马鞍山景区内沿坡度较缓处有大量的人工果林景观。以果林橘为主要树种,可对其进行保留形成可进入的果园,为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
特色植物景观规划
根据桃花岭的植物特点及实际情况规划8处特色植物景观,分布为:
1.都市老林——次生林植物群落景观
规划保护现有的再生常绿阔叶林,避免人为干扰与破坏,使其按自然演替规律继续发展,成为地带性植被。
2. 枫叶染秋——枫香红叶植物景观
“层林尽染”的红叶景观闻名中外,规划在对现存枫香林保护的基础上,请植物生态学家做指导,改良红叶景观,并在适当地点扩大枫香林面积,营造更为绚丽的壮观的秋景。
3. 杜鹃报春——杜鹃花植物景观带
规划在各个主要步行道两侧适当种植市花映山红——杜鹃群落植物,映山红春季开花,姹紫嫣红,分外热闹。
4. 红花韵夏——开花植物景观带
在桃花岭山顶游览公路两侧,人工成带种植的紫薇、合欢等开花乔灌木类植物,春夏秋季开花景观效果突出,形成更为壮观的夏季花带景观。
5. 晚梅傲冬——梅花植物景观
东入口沿景区的步行入口拾级而上,溪水潺潺,林木森森,格外幽静。规划在适当位置大量种植不同品种梅花,形成冬季踏雪寻梅的景观及意境。
6. 山花漫城——白玉兰景观
北入口广场与城市接壤,是梅溪湖中心的南端点,现植被以高大常绿乔木香樟为主,规划予以保留,并在其中结合场地种植大量落叶乔木白玉兰,白玉兰先花后叶,形成早春山花烂漫的城市节点特色植物景观。
7. 桃谷幽香——桃花景观
在桃花谷区域自然种植不同的品种的桃花,形成谷静山幽、湖水荡漾、桃花灿烂的景区桃花景观。
8. 竹涛骇浪——竹海景观
规划在景区东南部生态竹园种植大片楠竹林,形成幽静深邃的景观区入口,同时“竹海”景观亦是城市的生态型借景。
9. 菊满鞍山——野菊花景观
规划在西部马鞍山麓区域的游路两侧及溪沟湖岸仿自然生态种植乡土野菊花及群落的其他植物,营造秋意浓浓菊花艳的乡间植物景观,渲染体验区的亲切质朴情感。
优化植物准入控制原则
1、引进外来植物必须是适合于景区的土壤、气候,并对景区原有的植物群落不会造成危害的本地区乡土植物。
2、引进的外来植物必须要符合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第七章 风景游赏规划
景观特色与游赏内容
桃花岭景区以秀美的自然山水、郊野风光、生态植被为主要景观特征,以郊野游览、山野体验、生态观光、徒步登山、体育健身、假日休闲为主要活动内容,丰富、完善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活动功能。
规划重点
景区各类景观建设都以“原生态”保护为基本出发点,以遵从生态环境和人文脉络为基调,强调生态真实性,尽量减少人工建筑与构筑物的设置,尽可能保持自然、简朴的风貌特征。
丰富植物景观,实施景区生态修复。
依托桃花岭自然山体特征与植被资源特色,开辟桃花岭特色山地生态游览线。
充分利用景区自然生态资源,开展自然与生态环保教育,服务于长沙科普教育和两型社会建设。
完善步行游览系统,构建自行车道系统,服务于景区郊野游览、山野体验、生态观光、徒步登山、体育健身等功能。
景观分区
根据桃花岭景区景点分布状况,考虑景观的游览系列及景观的类型,规划将桃花岭景区划分为六个景观组团
1、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
规划保留与整治洪寺庵水库,适当增加游览设施和管理服务用房,形成粉桃迎客、林涧探踪、觅香闲步、镜水云天和水彩桃源五大景观主题,形成以水景与植物为主的景观区。规划设置景点主要有粉桃迎客、林涧探踪、镜水云天(洪寺庵水库)、水彩桃源、觅香闲步、虎山亭等。现有建筑总面积9210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4200平方米。
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规划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游客中心及管理用房 |
2000 |
3600 |
≤0.6 |
≤20.0 |
≤12 |
≥35 |
管理、医疗救护、小卖、导游服务 |
新建 |
现代风格、建筑以灰、白色为主 |
2 |
生态茶室 |
1090 |
2100 |
≤0.6 |
≤18.5 |
≤12 |
≥35 |
茶室 |
新建 | |
3 |
公厕一 |
100 |
250 |
≤0.40 |
≤40.0 |
≤6 |
≥30 |
公厕 |
新建 | |
4 |
公厕二 |
110 |
280 |
≤0.4 |
≤40.0 |
≤6 |
≥30 |
公厕 |
新建 | |
5 |
森林防火监测站(两处) |
900 |
1800 |
≤0.50 |
≤20.0 |
≤12 |
≥35 |
防火监测 |
新建 | |
合计 |
4200 |
8030 |
2、 腊八寺景观组团
以现状水塘、周边自然生态山体为基础,设置自然湿地、休闲广场、樱花大道等,设置自行车服务配套用房、天然氧吧体育健身用房、数字化信息监控用房、科普科教展览用房、景区病虫灾害观测预防控制用房、游览服务点,打造桃花岭景区管理与配套服务中心。设置腊八寺配套服务建筑、霖波塔、迎桃亭等主要景点。现有建筑总面积8037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11200平方米。
腊八寺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自行车服务配套用房 |
2000 |
4200 |
≤0.6 |
≤20.0 |
≤15 |
≥35 |
医疗服务、休息、维护等配套服务 |
新建 |
坡屋顶、园林建筑、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
2 |
天然氧吧体育健身用房 |
2000 |
4000 |
≤0.6 |
≤20.0 |
≤15 |
≥35 |
健身用房、体育活动房、配套设施用房 |
新建 | |
3 |
数字化信息监控用房 |
2000 |
3800 |
≤0.6 |
≤20.0 |
≤15 |
≥35 |
设备用房、中心控制室 |
新建 | |
4 |
科普科教展览用房 |
2000 |
4000 |
≤0.6 |
≤20.0 |
≤15 |
≥35 |
宣讲、科普、展览 |
新建 | |
5 |
景区病虫灾害观测预防控制用房 |
2000 |
4000 |
≤0.6 |
≤20.0 |
≤15 |
≥35 |
监控中心、配套用房等 |
新建 | |
6 |
游览服务点 |
1200 |
2500 |
≤0.6 |
≤20.0 |
≤15 |
≥35 |
休憩、公厕、小卖 |
新建 | |
合计 |
11200 |
22500 |
3、 东入口景观组团
规划利用桃花岭东部入口处小洞水库及其周边低矮山丘和开敞空间,设置东入口茶室及管理配套用房、东入口旅游服务中心及配套停车场等,用于景区管理、医疗救护、小卖、导游服务、宣讲咨询、科普展览、纪念品和公厕等配套。设置小洞水库、科普广场等主要景点。现有建筑总面积13741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4000平方米。
东入口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 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东入口旅游服务中心 |
2500 |
7500 |
≤0.5 |
≤20 |
≤15 |
≥35 |
医疗救护、小卖、导游服务、纪念品、公厕 |
新建 |
园林建筑、建筑以灰、白色为主、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
2 |
东入口茶室及管理配套用房 |
1500 |
5000 |
≤0.5 |
≤20 |
≤15 |
≥35 |
景区管理、宣讲、科普、展览、茶室、公厕 |
新建 | |
合计 |
4000 |
12500 |
4、 桃花谷景观组团
与桃花岭景区名称相契合,在景区南侧结合现状植被与地形地貌情况,规划一以展示、培育、研究于一体的桃花文化研讨基地,设立桃花坊、生态竹园、桃花榭、桃花涧、桃花茶室等桃花主题景点。现有建筑总面积27662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6100平方米。
桃花谷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南入口综合服务中心 |
1500 |
3000 |
≤0.5 |
≤20 |
≤12 |
≥35 |
管理、公厕、医疗救护 |
新建 |
园林建筑、建筑以灰、白色为主、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
2 |
桃花涧 |
250 |
1000 |
≤0.4 |
≤18 |
≤12 |
≥35 |
桃花主题纪念品、小卖、公厕 |
新建 | |
3 |
桃花茶室 |
1000 |
2500 |
≤0.5 |
≤20 |
≤12 |
≥35 |
茶室、公厕 |
新建 | |
4 |
桃花坊 |
3350 |
25000 |
≤0.3 |
≤18 |
≤12 |
≥40 |
现状厂区改造为桃花文化展示基地 |
整治改造 | |
合计 |
6100 |
31500 |
5、 麓溪峪景观组团
本次规划部分保留长沙电信局802基地体育康乐中心,重点进行环境整治提升与设施改善,设置麓溪峪、石家寺、山塘坡等景点。现有建筑总面积14346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6000平方米。
麓溪峪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麓溪峪体育康乐中心 |
5500 |
13000 |
≤0.5 |
≤19.0 |
≤12 |
≥35 |
康体中心、音乐娱乐、小卖、公厕 |
整治 |
综合整治为主、建筑以灰、白色为主、 |
2 |
石家寺 |
500 |
900 |
≤0.6 |
≤20.0 |
≤12 |
≥30 |
休憩庇护 |
恢复 |
坡屋顶、园林建筑、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
合计 |
6000 |
13900 |
6、马鞍山景观组团
桃花岭西部的马鞍山,植被优良,景观优美,区内分布有部分果林,规划整合项目区内果品资源,建设果品山林景观区,设置马鞍阁、都市农庄、四季花田等景点。现有建筑总面积13719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3500平方米。
马鞍山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次入口管理 |
1000 |
2000 |
≤0.5 |
≤20 |
≤12 |
≥35 |
管理、小卖、公厕 |
新建 |
园林建筑、建筑以灰、白色为主、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
2 |
配套服务 用房 |
2350 |
5000 |
≤0.5 |
≤20 |
≤12 |
≥35 |
公厕、医疗救护、果品展示 |
新建 | |
3 |
马鞍阁 |
150 |
500 |
≤0.4 |
≤20 |
≤12 |
≥30 |
休憩庇护 |
新建 | |
合计 |
3500 |
7500 |
景点建设
景点建设详见下表
桃花岭景区景点规划一览表
景观 组团 |
序号 |
景点名称 |
建设类型 |
主要规划内容 |
景点规划级别 |
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 |
1 |
粉桃迎客 |
新建与改造结合 |
入口广场、阳光大草坪、生态岛、花圃、跌水景桥、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 |
四级 |
2 |
林涧探踪 |
改造 |
樱花大道、景观大坝、临水木栈桥、玻璃观景台、岩石叠溪 |
四级 | |
3 |
镜水云天 (洪寺庵水库) |
改造 |
洪寺庵水库保护和周边岸线整治,设置观景台、滨水木栈道、书屋、河滩漫步道等 |
三级 | |
4 |
水彩桃源 |
新建与改造结合 |
景观廊桥、七彩跌水塘、滨水木平台、香樟园、彩林涧、生态茶室、公厕等 |
四级 | |
5 |
觅香闲步 |
改造 |
樱花大道、湿地草甸、木栈桥、自然河滩、公厕等 |
四级 | |
6 |
虎山亭 |
新建 |
山顶自然观光与游客休憩点 |
四级 | |
腊八寺景观组团 |
7 |
腊八寺 |
新建 |
入口广场、自然湿地、休闲广场、景观水面、公厕、管理与配套服务用房等 |
三级 |
8 |
霖波塔 |
新建 |
观光塔,自然观光游憩点 |
四级 | |
9 |
迎桃亭 |
新建 |
自然观光与游客休憩点 |
四级 | |
东入口景观组团 |
10 |
小洞水库 |
改造 |
水库保护,岸线整治,增加休憩设施 |
四级 |
11 |
科普广场 |
新建 |
设置室外生态知识与自然教育场所、休憩廊等 |
四级 | |
麓溪峪景观组团 |
12 |
麓溪峪 |
改造 |
现状部分保留,室外环境整治提升、室内设施改善 |
四级 |
13 |
石家寺 |
遗迹恢复 |
恢复石家寺遗迹,丰富景区人文环境 |
三级 | |
14 |
山塘坡 |
新建 |
结合现状山塘,设立休憩、公厕等服务设施 |
四级 | |
桃花谷景观组团 |
15 |
桃花榭 |
新建 |
桃花文化主题景点 |
四级 |
16 |
桃花涧 |
新建 |
桃花文化主题景点 |
四级 | |
17 |
桃花茶室 |
新建 |
观光、休闲、文化研讨的配套服务设施 |
四级 | |
18 |
生态竹园 |
整治 |
自然生态观光园 |
四级 | |
19 |
桃花坊 |
整治 |
桃花主题植物景观园 |
四级 | |
20 |
霞光阁(桃花岭制高点) |
新建 |
桃花岭制高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顶体验 |
三级 | |
21 |
金碑塘 |
整治 |
水库保护,岸线整治,增加休闲游憩设施 |
四级 | |
马鞍山景观组团 |
22 |
马鞍阁 |
新建 |
山顶自然观光与游客休憩点 |
四级 |
23 |
都市农庄 |
新建 |
果品展示、农家乐休闲 |
四级 | |
24 |
四季花田 |
新建 |
设置四季花海,丰富景区植物景观,提升景区观赏性 |
四级 |
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规划
1、设计定位
现代自然、充满山野趣味的山水休闲观光区。
2、规划布局
规划结合自然水体、周边山林地,定位为自然观光和水上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休闲度假区,规划形成粉桃迎客、林涧探踪、镜水云天、水彩桃源和觅香闲步五大主题功能区。
3、道路交通与竖向设计
园内道路主要分为:入口机动车道(7米)、园内主园路(7.0米)、主要人行道路(3米)、次级人行道路(1~2米)、三级人行道路(1~1.5米)、三级滨水人行道路(1~1.5米)。标高自入口至水库逐渐抬升,入口处标高设计为41.0米,观景平台为72.0米,水库四周为78.0~80.0米。
4、给排水规划
给水:该组团总用水量为462m3/d。
污水:该组团总污水量为393 m3/d。
雨水:按照就近排放的原则,该组团雨水沿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就近排入附近水体。
5、电力规划
负荷预测:该区的用电负荷为196.0kW。
10KV/0.4KV变电站设置:设置供电10KV/0.4KV室内变电站或箱式变电站一座;容量为315KVA。
6、信息邮政规划
组团用户预测为20门(按门/200 m2估算)。
腊八寺景观组团规划
1、规划定位:景区管理与配套服务中心
2、规划构思与布局
自然湿地区:位于组团西部,在北部设入口广场,结合现状低洼地形,规划景观湿地湖、生态湿地花海、生态湿地、湿生景观花园广场等多处湿地景观。
配套服务区:沿组团外围山脚,依山就势、成组设置,与周边自然山体和湿地景观灯形成融合共生的关系,满足景区管理、游客休憩、配套服务需要,规划设置自行车服务配套用房、天然氧吧体育健身用房、数字化信息监控用房、科普科教展览用房、景区病虫灾害观测预防控制用房、游览服务点,形成桃花岭景区管理与配套服务中心。
3、道路交通与竖向设计
组团主要道路宽7米双向车道,北侧、东侧两个方向分别连接梅溪湖与洪寺庵景区。道路沿山谷外侧形成环路,中部并以桥连接,建筑入口道路为尽端式道路,宽4米。设置木栈道、浮桥、花径等多种形式游路组织人行交通。
北入口处标高设计为90.0米,往南入口广场处105.0米,组团环路121.0-135.0米不等。
4、给排水规划
给水:该组团总用水量为603m3/d。
污水:该组团总污水量为513m3/d。
雨水:按照就近排放的原则,该组团雨水沿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就近排入附近水体。
5、电力规划
负荷预测:该区的用电负荷为520kW。
10KV/0.4KV变电站设置:设置供电10KV/0.4KV室内变电站或箱式变电站一座;容量为400KVA。
6、信息邮政规划
组团用户预测为30门。
东入口景观组团规划
1、规划定位
集主入口、景区管理和旅游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区。
2、规划构思与布局规划
规划利用桃花岭东部入口处小洞水库及其周边低矮山丘和开敞空间,设置东入口茶室及管理配套用房,邻二环线西侧的地形平坦处设置东入口旅游服务中心,用于景区管理、医疗救护、小卖、导游服务、宣讲咨询、科普展览、纪念品和公厕等配套,并设置集中停车场,以满足景区管理与游客服务需要。
3、道路交通与竖向设计
经入口设5米车道入长沙电信局802基地,自东侧山坡设5米步行道通往桃花岭山脊,设2米游路将旅游服务点等景点串联。在主入口处设集中停车场。入口管理楼标高设计为56.0米,入口匝道为57.0米,长沙电信局802基地为84.0米。
4、给排水规划
给水:该组团用水量为1722m3/d。
污水:该组团总污水量为1464m3/d。
雨水:按照就近排放的原则,该组团雨水沿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就近排入附近水体。
5、电力规划
负荷预测:该区的用电负荷为175.6kW。
10KV/0.4KV变电站设置:设置供电10KV/0.4KV室内变电站或箱式变电站一座;容量为315KVA。
6、信息邮政规划
组团用户预测为32门。
石家寺遗址规划方案
石家寺遗址为桃花岭景区历史文化遗迹,规划在遗址处设立遗址怀古园,通过设置石门、院墙、水井、石舂、石墙来体现石门寺遗址之意境,营造“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怀古情怀。
游线规划
1、游览组织
规划突出桃花岭山林生态观光特色,游览项目以生态观光、郊野游览、登山健身、假日休闲为主线,让游人充分领略和体验桃花岭景区秀美的自然山水、郊野风光、生态植被。
2、 游线规划
(1)半日游线
A线:景区东入口-科普广场-麓溪峪景观组团-腊八寺次入口
B线:景区北入口-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腊八寺景观组团-景区腊八寺次入口
C线:景区南入口-桃花谷景观组团-马鞍山景观组团-景区南次入口
(2)一日游线
D线:景区东入口-东入口景观组团-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腊八寺景观组团-马鞍山景观组团-景区南次入口
E线:景区东入口-麓溪峪景观组团-桃花岭路-桃花谷景观组团-景区南入口
(3)登山健身专项游览线
登山健身游线根据景区的地形地貌、植被状况、游道分布情况进行组织,游客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健身强度进行不同选择。
3、桃花岭景区管理方式
景区采用开放式管理方式,通过加强对景区标志标牌等游客游览系统规划与建设和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宣传,合理引导游客文明游览,确保景区未来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典型景观规划
建筑景观
景区内各类服务建筑参照地方形式,在形制、体量、造型方面应具备典型特征,内、外饰材应选用自然材质,景点建筑低层,园林建筑,尽量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其他构筑物
包括雕塑、休憩景观亭等,应控制体量,以小型化、自然化为主,以便于游览和维护管理,可参照生态建筑形式独立灵活设置。
服务设施
包括座凳、垃圾箱、灯具、电信设施等,应该经过整体的统一设计,在景区内保持统一标准,材料应保持自然和坚固等特性,应避免饱和度高的色彩,造型、体量、色彩尽量保持低调的同时,又在位置上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易识别的特征。
铺装
景区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应符合景区特性,步行路应与周围的环境保持高度一致,尽可能避免简单粗糙的工程化处理,选用自然材料铺装地表,踏步在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准确反映地表的竖向变化。各类停车场、休闲广场、基他集散地、观景平台等等应与周边环境保持高度一致,尽可能营造林荫场地便于游人休憩,铺地材料应选用各类自然石材,在必要的部位设置装饰图案,应简洁粗犷,适应户外氛围,避免过于精致的庭院化效果。
夜景设计
景区夜景照明遵从低碳化发展趋势,强调“绿色照明”概念,注重节能环保。在内部整体统一、与周边环境协调的基础上,加强重点,根据各区特色采用不同的光影表现方式。景观照明规划将整个片区分为二个等级:
(1)、一级夜景照明属景观核心区、人流集中区,突显景区内的核心区景观带,主要为景观组团景观核心区和主入口区域及水域、景观渠或带,采用各种照明方式,将其景观、构造、绿化突现出来。
(2)、以核心区向四周扩散为二级夜景照明,建筑物、道路等结合造型设置泛光照明、台阶埋地灯,重点体现自然氛围和文化特色。
第九章 道路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
景区东侧通过现状的二环快速路、北侧通过梅溪湖城市主干道、南侧通过规划的城市支路组织对外交通。景区依托山脊路桃花岭路,作为与东侧麓山景区和西侧象鼻窝森林公园联系的主要通道。并通过规划的跨越二环线、三环线的生态廊道组织与麓山景区、象鼻窝森林公园的生态与交通联系。
景区出入口
规划设置北、东、南三个主入口,腊八寺北侧和景区西南各设一次入口。
道路系统结构
景区内部形成“一横半环”的主要道路系统结构。
一横: 桃花岭路,由现状山脊防火土路改造、提质形成。
半环:由桃花北路、桃花南路和桃花西路形成,结合现状道路改扩建,局部新建。
游览车道规划
分一级游览车道和二级游览车道两级设置,在局部连通景区现状道路的基础上,结合消防、医疗救护需要,进行系统设置,规划游览车道总长10.83公里,具体如下:
一级游览车道:宽度7米,分别为桃花北路、桃花南路和桃花西路,总长度约6.88公里。
二级游览车道:宽度5米,分别为麓溪峪路、大塘坡路和学湖路,总长度约3.95公里。
景区游览车道主要为景区内部环保游览车、医疗救护和消防车道,兼自行车休闲健身功能,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游客安全考虑,其它社会与个人车辆停放在景区各入口停车场,原则上不得驶入景区。
步行游览道规划
结合景点、游憩设施和自行车道设置,以石材、砾石、部分木栈道等材质为主,兼顾森林防火道需要。一级步行游览道宽度5-6米,其中桃花岭路为桃花岭景区特色的步行游览路,主要依托桃花岭现状山脊防火道改造提质形成,同时兼顾森林防火与消防通道需要,规划一级步行游览道6.96公里 ;规划二级步行游览道宽约1-3米,总长24.50公里。规划步行游览道总长31.46公里。
自行车道
与周边区域整体考虑,并和车行与步行游览道相结合设置,形成自行车区域游览线路。
公路自行车道:由景区内桃花北路(部分)、桃花南路和桃花西路组成,并与外围梅溪湖环湖自行车道形成自行车区域游览线路。桃花岭景区内公路自行车道总长约3.1公里。
山地自行车道:桃花岭景区和南侧寨子岭整体考虑,按相应技术要求,结合部分步行游览道设置,形成呈“8”字型的山地自行车道。景区内山地自行车道总长13.7公里。
景区道路规划一览表
类别 |
路名 |
起止点 |
路 长 (公里) |
路宽(米) |
建设性质 |
车行游览道 |
学湖路 |
梅溪湖路—景区西界线 |
1.15 |
5 |
改拓建、局部新建 |
桃花西路 |
三环线—桃花北路 |
2.36 |
7 |
改拓建、局部新建 | |
桃花南路 |
桃花西路—景区南界线 |
2.40 |
7 |
改拓建、局部新建 | |
桃花北路 |
梅溪湖路—大塘坡路 |
2.12 |
7 |
改拓建、局部新建 | |
大塘坡路 |
梅溪湖路—景区北界线 |
1.75 |
5 |
改拓建、局部新建 | |
麓溪峪路 |
桃花岭路东—其终点 |
1.05 |
5 |
改拓建 | |
步行游览道 |
一级步行游览道 |
桃花岭路 |
4.09 |
5 |
改拓建 |
桃花谷路 |
1.20 |
5 |
改拓建、新建 | ||
腊八寺路 |
1.07 |
6 |
改拓建、新建 | ||
霖波塔路 |
0.60 |
5 |
新建 | ||
二级步行游览道 |
景区全域 |
24.50 |
1-3 |
整治、局部新建 |
停车场规划
规划结合景区出入口共设置五处集中停车场,供游客与旅游团体集中停放。
景区停车场规划一览表
序号 |
位置 |
面 积 (平方米) |
服务类别 |
按35平方米/车核算停车位(个) |
建设要求 |
1 |
景区北入口 |
7307 |
对外服务,可停外来大中小型客车 |
208 |
兼顾非机动车,绿化覆盖率20% |
2 |
景区东入口 |
7003 |
对外服务,可停外来中小型客车 |
200 |
兼顾非机动车,绿化覆盖率20% |
3 |
景区南入口 |
3988 |
对外服务,可停中小型机动车 |
114 |
生态型,绿化覆盖率25% |
4 |
上斜塘停车场 |
3032 |
对外服务,可停中小型机动车 |
87 |
生态型,绿化覆盖率25% |
5 |
桃花岭景区南次入口 |
3851 |
对外服务,可停中小型机动车 |
110 |
生态型,绿化覆盖率25% |
总计 |
25181 |
719 |
第十章 游览设施规划
规划原则
遵从总规的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游客的原则
因地制宜、尊重环境的原则
以需定量、渐进调整的原则
依托城市,合理布局的原则
设施分类
景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可分为5类。具体类型及功能安排见下表:
旅游服务设施功能类型一览表
设施类型 |
规划功能 |
设施服务内容 |
游览设施 |
导游小品 |
标示、标志、公告牌、图片 |
休憩庇护 |
座椅桌、风雨亭、集散点 | |
临时餐饮设施 |
茶室 |
冷热饮料、礼品、面包、糕点、糖果 |
餐饮点 |
快餐、小吃 | |
购物设施 |
小卖部、商亭 |
|
旅游咨询管理设施 |
宣讲设施 |
宣讲服务点、导游点 |
旅游管理 |
门票处、管理站 |
规模等级
旅游服务设施分为两级,分别为旅游服务点和旅游服务站。
旅游服务点:提供简易的游览、购物、餐饮、卫生保健、宣传咨询等服务项目。
旅游服务站:分布在主要景点附近,提供较简易的购物、咨询等服务项目。
空间布局
规划旅游服务点3处:在北侧主入口的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入口区规划一处;在东侧东入口处设置一处,由于与麓山景区相接,规划以游客服务中心的方式建设,在景区南入口设置一处。
规划旅游服务站6处:结合各景观组团或景区入口、主要游览路设置。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类别 |
名称 |
地点 |
建设 性质 |
建筑面积 (m2) |
占地面积 (m2) |
服务内容 |
服务站 |
生态茶室 |
洪寺庵 水库 |
新建 |
1090 |
2100 |
茶室 |
游览服务点 |
腊八寺 |
新建 |
1200 |
2500 |
休憩、公厕、小卖 | |
麓溪峪体育康乐中心 |
麓溪峪 |
整治 |
5500 |
13000 |
康体中心、音乐娱乐、小卖、公厕 | |
桃花茶室 |
桃花谷 |
新建 |
1000 |
2500 |
茶室、公厕 | |
次入口管理 |
金碑塘 |
新建 |
1000 |
2000 |
管理、小卖、公厕 | |
配套服务 用房 |
马鞍山 |
新建 |
2350 |
5000 |
公厕、医疗救护、 果品展示 | |
旅游服务点 |
游客中心及管理用房 |
北入口 |
新建 |
2000 |
3600 |
管理、医疗救护、 小卖、导游服务 |
东入口旅游服务中心 |
东入口 |
新建 |
2500 |
7500 |
医疗救护、小卖、导游服务、纪念品、公厕 | |
南入口综合服务中心 |
桃花谷 |
新建 |
1500 |
3000 |
管理、公厕、医疗救护 |
旅游标识系统
旅游标识系统包括旅游宣传咨询点、导游牌、景点及各类设施指示牌、景点解说牌等几类设施。
1、旅游宣传咨询点
是桃花岭景区整体宣传、旅游景点咨询的窗口,全面宣传桃花岭的自然、文化、景点等。规划结合景区内的旅游景点,在北主入口和东主入口处设置。
2、景区导游牌
规划在景区内重要的人流集散点如景区停车场、各主要景点设置:
3、景点及各类设施指示牌
主要设于景点及各类设施附近的道路岔口。
4、景点解说牌立于各景点观赏处。
旅游标识系统中各类标牌必须精心设计并符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设立标准》的规定,要求整体统一,形式自然、制作精美。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规划
给排水规划
用水量:本区最高日用水量为0.5万m3/d。
水源:本规划区可由二、四水厂联合供水,采取从西北环线上引出一条供水干管作为本区的供水主要来源。其中局部零星用地近期可以延续打井取水的方式,远期根据发展就近连接城市给水管网;与梅溪湖南岸用地相连接的地块则就近与其相应的市政给水管网相连接。
给水管网:将本区内的给水管网尽量布置成环状。给水管道沿规划道路的西、北侧布置。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要求最低不小于0.1Mpa。
排水体制:根据《长沙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河西主体部分)2000~2020》,本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污水量:总污水量为0.425万m3/d。
污水管网: 根据分流制排水体制的要求,区域内污水管网与雨水管网各成体系。污水管道沿区内规划道路东、南侧布设。
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最终送至岳麓污水处理厂处理。局部零星用地近期可以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附近山塘或水渠,远期根据发展就近连接城市排水管道;与梅溪湖南岸用地相连接的地块则就近与其相应的市政排水管道相连接。
雨水系统:按照就近排放的原则,本区雨水沿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就近排入附近水体。
雨水管网:雨水排水沟原则上沿道路两侧布置。
电力、信息、燃气规划
1、电力规划
该区的用电负荷为1900kW。
2、10kv电力线路
规划区内各级配电线路布线,以不影响景观视线为走线原则,减少对景观美的影响;改部分架空明线为埋地敷设,特别是景区内部应采用绝缘线铺设暗线;新开发建设的景区,沿进入景区道路铺设电力电缆,以此作为各种服务设施的电源;视各景区需要,建立变电所,以保证景区内相关基础服务设施的用电。
10KV/0.4KV变电站设置:沿人行游道或车道设置供电10KV/0.4KV变电所(室内变电站或箱式变电站);共设七个变电所,每个变电站到建筑物的供电半径不大于500米,游道用电的供电半径不大于1500米。变电所总容量控制在3000 KVA,单台160KVA至630KVA间。
3、信息邮政规划
在景区的出入口、接待点或游客较集中的地方,应设置公共电话亭或磁卡电话亭,公共电话亭的设置半径约0.5km。建立覆盖各旅游区的全方位、立体化通讯网络,全面实现移动电话通讯,在区域范围内,要求无盲点。普遍设立卫星地面接收站,有线电视线敷设至各个分区等服务点。可联合电信局,在景区使用新兴的电信产品,方便游客使用。
邮政网络规划:总体上沿用原有的邮政网络设施,不另行安排新的邮政服务设施。
背景音乐设计:在贯穿整条路人行的游道沿线设置背景音乐,播放轻音乐或生活小常识,在人们休闲、行走时舒缓人的精神压力、减轻人的工作疲劳、调和人的情绪,以达到和谐社会。
4、夜景景观照明规划
本规划区为观光景点,夜景景观照明规划是其特色。本景观规划以绿色照明为指导,以夜景景观照明的设计塑造湖泊夜景景观吸引游客游玩兴趣。采用不同的灯光设计手段,给予不同的亮度水平,在整体上产生适宜的明暗对比关系,避免因亮度一致而造成单调、呆板的感觉,同时避免亮度突变而引起视觉上的不愉快,形成整体上有重点,点线结合,主次分明,统一协调的良好的立体夜景空间。
旅游道路照明:在车行游览道两侧设置古典的庭院式路灯,灯杆高3.5米,间距15~20米;采用高光效节能的LED光源。
树木花卉照明:在部分植树树池内设置不产生眩光的埋地灯;大棵树种设置泛光照明,造成深度感。
艺术小品照明:对浮雕、艺术小品等则结合造型设置泛光照明、台阶埋地灯,较重点体现文化特色,以适合休闲、观摩、游览留影。
建筑物照明:用低位或高位泛光照明,突出大型建筑的主要立面,并配以不同光色,给人以华丽壮观的感觉。
5、燃气规划
气源选择:该区内气源采用天然气,将逐步取消煤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施。
燃气设施:规划区内燃气由二环线干管接入。该区内所有燃气管道均采用无缝钢管直接埋地敷设,管道考虑加强防腐和防静电接地措施。
第十二章 环卫与综合防灾规划
环卫设施规划
1、公厕
按照景区要求和结合景点、游路情况,规划设置13处公厕,分别设置于游人较为集中的六大景观功能组团、主要景点、主要游览路交叉口,详见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
景区内公共厕所按300-500米服务半径进行设置。公厕建造地点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并符合《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的要求及相关公共卫生标准要求,并对其实行统一专人管理;公厕建筑形式力求与景区周围的景观环境、建筑风格相协调。
景区公厕建设标准不应低于二类标准,并与相邻主要建筑物间隔一定距离。公厕污水粪便经水稀释,通过化粪池经城市排污管网至污水处理厂。如遇游览高峰时,可在人流集散区域增设移动式环保公厕。
2、垃圾桶
在二级车行游览道及二级步行游览道一侧按120米间距设置垃圾箱;在一级车行游览道一侧按200米间距设置垃圾箱;在一级游览道一侧则按80-100米间距布置,式样为自然的仿树桩式。
3、集中式垃圾收集点
规划设置六处垃圾收集点,设置于六大景观组团的交通方便又较隐蔽处。
森林防火与消防规划
设置森林防火监测站两处
根据山体与自然地形地势情况,结合车行与人行游览道,合理划分森林防火分区。
完善景区各级防火管理体系
建立完备的消防救灾体系
加强景区的消防设施能力建设
建立森林防火监控体系与森林防火阻隔网络体系
森林病虫害防治
1、在风景区入口处,建立检疫检查站,严禁松类木材产品进入。
2、在每年的病虫害多发季节,采用人工防治、诱捕防治、化学防治、飞机喷洒等多种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预防。
3、采用林下植树的方式,促使松树纯林改变为针阔混交林,提高景区林分的抗病虫害能力。
4、对景区内的古树名木采取逐株综合保护措施,防虫去病,提高古树名木生长力,增延寿命。
5、在腊八寺景观组团设立景区病虫灾害观测预防控制用房一处
滑坡、崩塌等其它类型灾害
风景区内部分低山地区的岩石经长期的剥蚀、侵蚀、风化后,遇到暴雨及山洪时,容易形成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对游人及各种游览设施均带来一定程度的潜在威胁。对于易发生灾害的地段,要采取修筑人工护坡、截洪沟等工程措施和加强森林植被保护、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冲刷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以预防。与此同时,景区内的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避免在滑坡体、断裂带及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上进行开发建设,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旅游安全防护
1、考虑到旅游区的特殊性,对管理人员及野外工作人员配套必要的野外生活工具和必要的求救、紧急救护设备与工具,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亡与伤害。
2、根据各景区景点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危险程度,采取配备护栏、设置安全警示牌等相关设施、设备,提高游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游客的旅游和景区居民生活、工作安全。
3、在狭隘口、险要地段设置人员疏散场地,并通过导游和控制旅游规模,来确保游览安全。
4、在景区内配备咨询、报警电话和医疗室,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及时传达信息和救护、处理。在重要景区设置监控设备,逐步完善安全措施。
5、强化景区治安管理,完善休闲游乐场所的管理措施,加大治安巡逻,稽查力度。制定详细的稳定景区治安秩序的规章制度及违反规定的处罚条例,使景区内事故发生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6、加强宣传力度,不断向游客及景区居民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安全意识。
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与建设控制规划
桃花岭景区规划用地类型可分为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水域等。
风景游赏用地:游览欣赏对象集中区的用地,向游人开放,具体包括风景点建设用地、风景保护用地、风景恢复用地、其他观光用地等。
游览设施用地: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于景点之外的旅行游览接待服务设施用地,包括旅游点建设用地、休养保健用地、购物商贸用地等。
居民社会用地: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设置的居民社会、生产管理等用地,包括管理机构用地等。
交通与工程用地:景区自身需求的对外、内部交通、通讯与独立的基础工程用地。
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包括成林地、灌木林、苗圃、竹林、其他林地等。
水域:未列入各景点或单位的水域。
桃花岭景区用地平衡表
序号 |
用地代码 |
用地名称 |
面积(公顷) |
面积(%) |
|||
现状 |
规划 |
现状 |
规划 |
备注 | |||
00 |
合计 |
风景区规划用地 |
556.00 |
556.00 |
100 |
100 |
|
01 |
甲 |
风景游赏用地 |
- |
154.12 |
- |
27.72 |
|
02 |
乙 |
游览设施用地 |
1.9 |
9.44 |
0.34 |
1.7 |
|
03 |
丙 |
居民社会用地 |
15.29 |
1.86 |
2.75 |
0.33 |
|
04 |
丁 |
交通与工程用地 |
5.84 |
20.04 |
1.05 |
3.6 |
|
05 |
戊 |
林地 |
481.43 |
355.09 |
86.59 |
63.87 |
|
06 |
己 |
园地 |
6.97 |
- |
1.25 |
- |
|
07 |
庚 |
耕地 |
27.29 |
- |
4.91 |
- |
|
08 |
辛 |
草地 |
- |
- |
- |
- |
|
09 |
壬 |
水域 |
14.88 |
15.45 |
2.68 |
2.78 |
|
10 |
癸 |
滞留用地 |
2.4 |
- |
0.43 |
- |
现状主要单位规划建议
桃花墓园:近期严格禁止墓葬行为,远期逐步搬迁,恢复园林绿化。
长沙电信局802基地:局部保留,环境整治与设施提升。
长宏乙炔厂、长沙矿山研究院实验基地:逐步产业转型,远期作为桃花谷景观组团配套用地。
望城坡第二加油站:为已批已建用地,位于景区外围,对风景区影响较小,规划作为交通与工程用地,予以保留。
土地利用控制
1、游览设施用地:为旅游点建设用地,建设内容为旅游服务设施,容积率不大于0.6,建筑密度不大于20%,建筑高度不超过15米,绿地率不小于35%。
2、居民社会用地:为管理机构用地,建设内容为景区管理机构的建设,容积率不大于0.6,建筑密度不大于20%,建筑高度不超过15米,绿地率不小于35%。
3、交通与工程用地:为交通与基础工程用地,容积率不大于0.3,建筑密度不大于15%,建筑高度不超过15米,绿地率不小于20%。
第十四章 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以“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缓解景区人口压力,作好移民搬迁工作,统一规划,依法拆迁,确保稳定”的原则。根据《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要求和长沙市人民和记AG对桃花岭景区内居民分期搬迁的要求,规划将对景区内所有居民点进行分期搬迁安置于景区外围的村民安置用地,对拆迁后的居民点进行环境整治,清除建筑垃圾,恢复原有植被。
拆迁安置规划
桃花岭景区拆迁安置涉及四个村:岳麓区的桃花岭村、联络村、学湖村和含浦镇的学士村,需拆迁安置的人口总数为4056人。其中:
景区山脊线北侧的学湖村和联络村拆迁安置人口数为3220人,该部分安置人口的安置利用景区北侧拆迁安置配套用地解决。
景区桃花岭山脊线南侧(主要为二环线以西区域、景区南侧和西侧外围区域)约836人需进行拆迁安置,该部分拆迁安置人口根据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相关部门意见将利用景区南侧的中塘片风景建设区内的集中安置用地或通过货币安置进行解决。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加强风景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旅游业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与休闲观光服务业和特色生态果林种植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十五章 周边地区规划衔接与规划控制
区域功能布局衔接
总体形成北侧梅溪湖研究工作、居住生活,南侧桃花岭观光休闲,度假散心;疏密有别,功能互补的综合活力区。
区域生态格局:生态双脉
北侧梅溪湖水系形成的生态蓝脉。
南侧桃花岭东西向山系形成的生态绿脉。
区域空间景观
由北部主入口和腊八寺入口形成南北向景观视线通廊,使梅溪湖和桃花岭山水景观互相渗透借用,相得益彰。在桃花岭北片视线开阔处设多处山间观光栈道和观景点。在山体制高点规划观光平台,可远眺梅溪湖国际服务功能区的现代城市景观。
区域道路交通与游线组织
主要道路衔接:桃花岭景区一级车行游览道桃花北路与干道梅溪湖路直接连接;
入口衔接:桃花岭景区北主入口、腊八寺入口与干道梅溪湖路直接相通。
自行车游线的衔接:梅溪湖片沿湖景观设计规划中在梅溪湖南岸设置了一条沿湖自行车游览线,通过南八路、北入口区与桃花岭景区的自行车道形成无缝衔接,形成区域自行车游览线路。
景区周边规划控制
1、北侧城市建设协调区控制要求
用地性质:用于征拆迁安置配套用地(含中小学配套用地)、道路及市政设施、城市公共绿地。
开发强度:低强度,结合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以容积率不超过1.0进行开发强度和建筑容量总体控制。
建筑高度:整体控制在20米以下为主,局部区域在结合地形地势和视线景观分析控制在24米以下,形成低层与多层的高低错落空间,并与周边山体形成良好天际线。
建筑形式与色彩:建筑色彩淡雅,建筑体量适中,建筑形式与周围的山体、景区环境相协调。
北侧城市建设协调区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地块 |
用地面积(㎡) |
容积率 |
建筑总量(㎡) |
建筑高度(m) |
备注 |
征拆迁安置配套用地(含中小学配套用地) |
539022 |
≤1.0 |
≤539022 |
整体以20米为主,局部限高24米 |
|
道路及市政设施用地 |
21390 |
≤1.0 |
≤11100 |
18米 |
其中社会停车场10290㎡ |
城市公共绿地 |
24145 |
≤0.05 |
≤1207 |
9米 |
|
小计 |
584557 |
551328 |
2、东南侧风景建设区控制要求
东南侧风景建设区控制严格按《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的风景建设区相关控制要求进行控制。目前,《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2年修改)正报国务院审批,东南侧风景建设区所在区域将依据《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和国务院审批的长沙总规2012年修改编制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使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东南侧风景建设区控制要求得到严格和具体的落实。
3、西侧马鞍山生态保护区控制
景区西侧的马鞍山自然山体区域(面积72.6公顷),山体形态完整,与东侧桃花岭山体紧密相连集山林、农田、湿地和水体等景观于一体,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景观价值较高,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外围保护区,是桃花岭景区与其西侧的象鼻窝森林公园生态联系的主要廊道和构筑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岳麓山-桃花岭-象鼻窝-莲花山区域生态绿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2年修改)中已经将其纳入了桃花岭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规划建议近期该区域按生态绿地进行严格控制,远景纳入桃花岭景区范围,在下一轮的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编中将其纳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范围。
第十六章 分期发展规划
分期发展规划
分为近期、中远期两期:
1、近期:2012—2015年
主要发展区域为景区桃花岭山脊线以北区域,主要为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和腊八寺景观组团两大景观组团的建设,以及桃花岭北坡区域山体生态修复、北坡区域林相改造、游览车道、登山步道、景观小品与休憩设施和拆迁安置、相关市政与配套服务设施等的建设。
2、中远期:2016年—2020年
景区桃花岭山脊线以南区域,具体包括东入口景观组团、麓溪峪景观组团(整治)、桃花谷景观组团和马鞍山景观组团四大景观组团以及游览车道、步行游览道、景观小品与休憩设施、拆迁安置和相关市政与配套服务设施等的建设。
近期发展规划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
前瞻性与可操作并重原则
人本原则
坚持和记AG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近期发展景观组团
1、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
整治洪寺庵水库,建设粉桃迎客、林涧探踪、觅香闲步、镜水云天和水彩桃源五大景观主题区,建设入口广场、集中停车场、管理服务用房、公共厕所等, 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2、腊八寺景观组团
整治现状水体植被,建设自然湿地、休闲广场、樱花大道等,形成腊八寺休闲景观区,建设景区配套服务建筑和游览步道、室外游憩设施等,总建筑面积11200平方米。
近期建设道路交通
1、车行游览路
桃花北路,梅溪湖路景区北入口-腊八寺入口,道路宽度7米,总长度2120米。
2、 步行游览道
景区桃花岭山脊线以北区域,宽度1-3米不等,总长度约15公里。
3、集中停车场
景区北入口停车场,占地面积0.73公顷。
近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
景区桃花岭山脊线以北的约二十处的山体滑坡、山体裸露区域进行山体生态修复,达到减少山体水土流失,稳固山体,恢复山体植被的生态修复作用,山体生态修复总面积约1.2公顷(平面投影面积)。
近期林相改造工程
结合现场实际踏勘和景观区位情况,对桃花岭山脊线以北的十多处区域进行林相改造,增加植物多样性,丰富桃花岭植物景观效果,林相改造总面积约17.8公顷(平面投影面积)。
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近期主要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
类别 |
建设内容 |
规模 |
投资估算(万元) |
一 |
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 |
景区入口广场 |
4300 | |
停车场 |
4600 | |||
观景平台 |
||||
叠水景桥 |
||||
景观大坝 |
||||
生态岛 |
||||
景观廊桥 |
||||
休闲廊架 |
||||
阳光草坪 |
||||
樱花大道 |
||||
游园步道 |
||||
水库整治 |
||||
公共厕所、地埋式垃圾站 |
||||
其它园林景观、游憩和设施 |
||||
管理服务与配套用房 |
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
1600 | ||
二 |
腊八寺景观组团 |
管理服务与配套用房 |
总建筑面积11200平方米 |
6000 |
三 |
道路交通工程 |
桃花北路 |
宽7米,长2120米 |
210 |
步行游览道 |
宽1-3米不等,总长约15公里。 |
1200 | ||
四 |
山体生态修复工程 |
稳固山体,恢复山体植被 |
修复总面积约1.2公顷 |
570 |
五 |
林相改造工程 |
增加植物多样性,丰富桃花岭植物景观效果 |
林相改造总面积约17.8公顷 |
800 |
总计 |
19280 |
第十七章 技术经济指标与实施建议
景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桃花岭景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
用地代码 |
用地名称 |
面积(公顷) |
面积(%) |
|||
现状 |
规划 |
现状 |
规划 |
备注 | |||
00 |
合计 |
风景区规划用地 |
556.00 |
556.00 |
100 |
100 |
|
01 |
甲 |
风景游赏用地 |
- |
154.12 |
- |
27.72 |
|
02 |
乙 |
游览设施用地 |
1.9 |
9.44 |
0.34 |
1.7 |
|
03 |
丙 |
居民社会用地 |
15.29 |
1.86 |
2.75 |
0.33 |
|
04 |
丁 |
交通与工程用地 |
5.84 |
20.04 |
1.05 |
3.6 |
|
05 |
戊 |
林地 |
481.43 |
355.09 |
86.59 |
63.87 |
|
06 |
己 |
园地 |
6.97 |
- |
1.25 |
- |
|
07 |
庚 |
耕地 |
27.29 |
- |
4.91 |
- |
|
08 |
辛 |
草地 |
- |
- |
- |
- |
|
09 |
壬 |
水域 |
14.88 |
15.45 |
2.68 |
2.78 |
|
10 |
癸 |
滞留用地 |
2.4 |
- |
0.43 |
- |
主要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总体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名称 |
单 位 |
数 量 |
备 注 |
总用地面积 |
公顷 |
556.00 |
|
总建筑面积 |
平方米 |
35000 |
|
总体容积率 |
0.006 |
||
建筑密度 |
% |
0.40 |
各景观组团建筑面积一览表
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 |
腊八寺 景观组团 |
东入口 景观组团 |
桃花谷 景观组团 |
马鞍山 景观组团 |
麓溪峪 景观组团 |
合计 | |
总建筑面积(m2) |
4200 |
11200 |
4000 |
6100 |
3500 |
6000 |
35000 |
北入口及洪寺庵水库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规划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游客中心及管理用房 |
2000 |
3600 |
≤0.6 |
≤20.0 |
≤12 |
≥35 |
管理、医疗救护、小卖、导游服务 |
新建 |
现代风格、建筑以灰、白色为主 |
2 |
生态茶室 |
1090 |
2100 |
≤0.6 |
≤18.5 |
≤12 |
≥35 |
茶室 |
新建 | |
3 |
公厕一 |
100 |
250 |
≤0.40 |
≤40.0 |
≤6 |
≥30 |
公厕 |
新建 | |
4 |
公厕二 |
110 |
280 |
≤0.4 |
≤40.0 |
≤6 |
≥30 |
公厕 |
新建 | |
5 |
森林防火监测站(两处) |
900 |
1800 |
≤0.50 |
≤20.0 |
≤12 |
≥35 |
防火监测 |
新建 | |
合计 |
4200 |
8030 |
腊八寺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自行车服务配套用房 |
2000 |
4200 |
≤0.6 |
≤20.0 |
≤15 |
≥35 |
医疗服务、休息、维护等配套服务 |
新建 |
坡屋顶、园林建筑、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
2 |
天然氧吧体育健身用房 |
2000 |
4000 |
≤0.6 |
≤20.0 |
≤15 |
≥35 |
健身用房、体育活动房、配套设施用房 |
新建 | |
3 |
数字化信息监控用房 |
2000 |
3800 |
≤0.6 |
≤20.0 |
≤15 |
≥35 |
设备用房、中心控制室 |
新建 | |
4 |
科普科教展览用房 |
2000 |
4000 |
≤0.6 |
≤20.0 |
≤15 |
≥35 |
宣讲、科普、展览 |
新建 | |
5 |
景区病虫灾害观测预防控制用房 |
2000 |
4000 |
≤0.6 |
≤20.0 |
≤15 |
≥35 |
监控中心、配套用房等 |
新建 | |
6 |
游览服务点 |
1200 |
2500 |
≤0.6 |
≤20.0 |
≤15 |
≥35 |
休憩、公厕、小卖 |
新建 | |
合计 |
11200 |
22500 |
东入口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 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东入口旅游服务中心 |
2500 |
7500 |
≤0.5 |
≤20 |
≤15 |
≥35 |
医疗救护、小卖、导游服务、纪念品、公厕 |
新建 |
园林建筑、建筑以灰、白色为主、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
2 |
东入口茶室及管理配套用房 |
1500 |
5000 |
≤0.5 |
≤20 |
≤15 |
≥35 |
景区管理、宣讲、科普、展览、茶室、公厕 |
新建 | |
合计 |
4000 |
12500 |
桃花谷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南入口综合服务中心 |
1500 |
3000 |
≤0.5 |
≤20 |
≤12 |
≥35 |
管理、公厕、医疗救护 |
新建 |
园林建筑、建筑以灰、白色为主、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
2 |
桃花涧 |
250 |
1000 |
≤0.4 |
≤18 |
≤12 |
≥35 |
桃花主题纪念品、小卖、公厕 |
新建 | |
3 |
桃花茶室 |
1000 |
2500 |
≤0.5 |
≤20 |
≤12 |
≥35 |
茶室、公厕 |
新建 | |
4 |
桃花坊 |
3350 |
25000 |
≤0.3 |
≤18 |
≤12 |
≥40 |
现状厂区改造为桃花文化展示基地 |
整治改造 | |
合计 |
6100 |
31500 |
麓溪峪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麓溪峪体育康乐中心 |
5500 |
13000 |
≤0.5 |
≤19.0 |
≤12 |
≥35 |
康体中心、音乐娱乐、小卖、公厕 |
整治 |
综合整治为主、建筑以灰、白色为主、 |
2 |
石家寺 |
500 |
900 |
≤0.6 |
≤20.0 |
≤12 |
≥30 |
休憩庇护 |
恢复 |
坡屋顶、园林建筑、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
合计 |
6000 |
13900 |
马鞍山景观组团建设控制一览表
建筑 编号 |
项目名称 |
建筑面积上限(㎡) |
占地面积上限(㎡) |
控制指标 |
服务内容 |
建设类型 |
建筑风貌控制 |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M) |
绿地率(%) | |||||||
1 |
次入口管理 |
1000 |
2000 |
≤0.5 |
≤20 |
≤12 |
≥35 |
管理、小卖、公厕 |
新建 |
园林建筑、建筑以灰、白色为主、采用本地石材和木材 |
2 |
配套服务 用房 |
2350 |
5000 |
≤0.5 |
≤20 |
≤12 |
≥35 |
公厕、医疗救护、果品展示 |
新建 | |
3 |
马鞍阁 |
150 |
500 |
≤0.4 |
≤20 |
≤12 |
≥30 |
休憩庇护 |
新建 | |
合计 |
3500 |
7500 |
投资估算
桃花岭景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5000平米。景区基本建设投资估算总值为25497.0万元。其中:建筑物工程费用7302万元,车行游览道、步行游览道、停车场、生态修复、林相改造费用13850.2万元,其他费用2456.18万元,预备费1888.7万元。
实施建议
1、加强管理,强化职能。
2、制定计划,分步实施。
3、加强规划意识,依法管理风景名胜区。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5、对市民进行生态普及教育,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第十八章 附 则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等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的法定效力。
本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必须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021年9月29日